沒有定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現有的供暖方式各有利弊。比如集中供熱,這是我國許多地區使用了許多年的主導供暖方式,它的優勢自不必說,但也有一些問題:一是集中供熱多屬水暖,熱能利用效率較低,造成了一次能源的浪費,在能源資源節約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它遇到的最直接的挑戰就是提高熱能利用效率,可真的要分戶計量,僅管網改造就是一筆龐大的投資,誰來投資、誰有能力投資則成了一個繞不過去的難題。二是環境污染。集中供熱過程中,其燃料煤炭多直接拿來燃燒,煙氣、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直接排放,所以,每到冬季,一些采暖城市空氣質量明顯下降。這些年,采暖城市加大了采暖污染物的治理力度,環境污染明顯好轉,但治理成本高昂。三是供熱費難收。有數據顯示,某城市僅供暖費拖欠就高達17億元。
正因為存有一些問題,集中供熱方式正遇到新的挑戰,一場供暖方式和體制改革正在中國掀起,新的供暖方式方興未艾。有的城市決定,所有新建建筑取消燃煤供暖,全部改用地源熱泵技術供暖。
除了地源熱泵技術,電熱膜技術也走上前臺。據我國最大的電熱膜生產企業黑龍江中惠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尹會淶介紹,電熱膜供暖最早出現于美國、德國、法國并被廣泛應用,核心技術一直被歐美國家壟斷。2000年起,中惠開始與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開發這項技術,經過6年的自主研發,中惠不僅首創了油墨加金屬條的電熱膜技術,提高了熱效應,而且價格只相當于進口產品的一半,使用壽命長達50年。2003年,中惠的電熱膜采暖技術被確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如今,中惠投資1.2億元建成了全國最大的電熱膜采暖系統工程研發生產基地,年產電熱膜1.4億件。
現在,不少專家推薦電熱膜技術。他們的理由十分充分:一是電熱膜的熱能效率高。有數據顯示,鍋爐燃燒效率為65%~85%,管線熱能還要損失10%,還有水的消耗也很可觀。而電熱膜的熱效率在99%以上,且不需用水,溫度可調控。
二是單位面積采暖費較低。以哈爾濱市為例,電熱膜采暖6個月的費用每平方米在10~24元之間,而集中供暖的費用為每平方米34.55~37元。
三是一次性投入較少。電熱膜采暖產品使用壽命為50年,基本與建筑同壽。而傳統集中供熱系統使用壽命為18~20年,以50年計算,傳統集中供熱系統的投入約為電熱地膜產品的一倍多。
那么,電熱膜技術能否成為采暖的一個新選擇呢?專家學者也提了很多建議,比如,電熱膜采暖產品要大面積推廣,還需經過國家有關部門和權威專家的進一步鑒定,還需要在不同的氣溫帶進行實驗;比如,改革供暖方式,其核心是改變人們的采暖習慣,這里面認知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還需要對電熱膜采暖技術和產品加大宣傳力度,宣傳內容包括其一次性投入、運行成本、取暖效果、使用年限的對比等等;還有安全性的宣傳,據了解,電熱膜供熱屬柔性供熱,封裝的PVC都是經過防水和絕緣處理,安全性強,但這點也需要人們認同;再比如,電熱膜產品進入采暖領域最好從新建建筑起步,這必須得到地產商的支持與配合。
到底該選擇什么樣的供暖方式,現在仍無定論。但讓人欣慰的是,在熱議這個話題時,人們的選擇多了。在比較討論之中,人們的共識正在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