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水地板輻射采暖因其獨有的舒適,美觀,適用于大空間等優點受到廣大用戶的青睞。但是,由于設計、施工的不合理,造成了諸如過熱,能耗偏高的現象。采取合理的措施引導地暖行業的發展勢在必行。 1 關于熱水地板輻射采暖與暖氣片采暖的理論分析 從理論上來說,暖氣的供暖參數一般是95/70(攝氏度),而地暖最高60/50(攝氏度)。地暖利用了較低品味的熱水,需要的熱量較暖氣少,輸送過程中熱損失也小。在理論上,應該比暖氣采暖節能。 和暖氣采暖相比,熱水地板輻射采暖的水溫較低。但由于溫差較小,需要輸送的熱水流量較大,需要更大的循環水泵。消耗的燃料少了,而耗電量卻增加了。 本人認為:地暖使用的溫度較低的熱水,相對暖氣采暖來說,有更多更新的熱水來源,比如說采用水源熱泵,太陽能等等。 2 熱水地板輻射采暖的現狀 冬季采暖,住宅的室內溫度過高,是用戶反映的最常見的問題。據唐山市灤縣某住宅樓小區用戶反映,冬季室內達到了30攝氏度。最不利的用戶也有17、18度。要知道,冬季采暖室內溫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溫度過高,地面的有害塵埃、細菌會變得活躍,不利于人民的身體健康。舉個例子:正如大家所注意到的,室內外溫差過大,很容易讓人感冒。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暖通設計人員最擔心的就是用戶不熱。因為遇到不熱的情況,首當其沖的便是設計人員。其實,不熱有很多原因的。設計是一方面,施工質量也是不容忽視的。記得一次我應邀去某工地給解決現場問題。發現準備做隱蔽工程的埋地管道都給壓扁了。而且我曾見過民工推著整車的混凝土從管道上軋過,而根本沒有什么“成品保護”措施。管道扁了,熱水在其中流動肯定會受到影響。《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對管道彎曲曲率也是有限制的。根據管道的變形情況,輕則溫度偏低,重則溫度過低,甚至不熱。 文明施工,按規范要求,按施工工藝要求施工是能達到設計效果的有力保障,而非簡單的按圖施工這么簡單。 當然,在地熱盤管做隱蔽工程之前,需要經監理把關驗收的。監理受顧于甲方,必定對甲方負責(請注意,我并沒有說對質量負責)。當然,還有質量監督站……質量監督部門是很重要,如果做的不到位,也會給即將投入使用的地暖帶來隱患。還有竣工驗收,設計人員要查施工資料的。但是資料只能反映施工過程的一部分情況…… 按照規范要求,采暖系統使用前,是必須做好初調節的。而實際上,究竟有多少單位真正做到確實是個未知數。特別是外網……如果外網不做好調節,末端用戶是很容易出現溫度偏低的情況的。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于是設計人員就開動腦筋了:考慮到施工的誤差,加密管道間距。按22℃設計,最不利用戶即使低4~5℃,還有17~18℃呢(要是按16℃給設計,最不利用戶低4~5℃,那最不利用戶可就只有11~12℃了)。 其實,用戶都希望自己家冬天暖和點。熱了,可以開窗戶,透透空氣,對健康也有好處…… 室內采暖設計都這么保守,外網做得保守也就不稀奇了。畢竟施工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做保守些,可以抵消一部分施工誤差。舉例說明:一次去工地,我去看現場的采暖管道感覺特別扭。我問他們技術員怎么這么做,他說按圖施工。把圖紙拿來我看了,真是那么畫的。我跟他說,圖上表示的是哪和哪連接的情況。同一里面內的管道不給錯開畫,壓在一起是看不清楚的…… 補充一點,閥門調節外網是理論上的東西,實際操作需要專業人士做的。說起來簡單,調節,就兩個字,其實并不簡單。假如一個20萬平米的小區,閥門很多,動一個,其他也會跟著動。沒有專業人事指導,只會越調越亂。唐山豐南區某末端用戶不熱(圖紙是秦皇島某大設計院出的)請了唐山和其他地方的專家去了,就是不熱…… 接下來談談做鍋爐房設計。 唐山某小區是二期工程20萬平米。用了三臺20噸熱水鍋爐。供暖半徑約1公里。大概1噸帶5000平米吧。最終用了四臺110kW的循環水泵,2臺11kW的補水泵,選用廠家自帶的鍋爐鼓引風機。 我想說的是選用這樣的大設備是相當保守的。 3 合理的東西用在合理的地方才是合理的 有時候設計人員也很無奈,得被別人牽著走。舉例說明,同樣的一個小區,假設原來做的間距是200,假如我經過計算,300就夠了,我也得做200。因為,如果我做300肯定會溫度偏低:很明顯,同樣的熱負荷,人家做200,你做300,效果肯定有差距。 那好了,我做200,熱了,皆大歡喜。這就是說,合理的東西用在合理的地方才是合理的,不合理的東西用在不合理的地方倒可能是合理的。采暖效果好壞,是檢驗設計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 坐在實驗室里對比地暖與暖氣,那些節能專家得到的答案估計和實際會相差很多。因為,畢竟設計、施工人員在第一線,得到的是第一手材料!并非對搞理論研究的老師有偏見,實際情況與理論終究會有出入。只能說,在理論上,誰比誰節能些……就像采暖做負荷計算,但不一定用。舉個例子。某個辦公室暖氣10多片。我好奇的摸摸,也就前兩片是熱的。很簡單,窩氣了,肯定達不到設計的散熱效果了…… 設計過于保守,是導致能耗偏高的關鍵。施工質量直接影響采暖效果,質量監督存在的隱患也不可低估。 4 出路在哪里 我認為每戶安裝熱計量表是真正做到節能的最有效途徑。 好多新建住宅也是做了分戶計量,只是預留了熱表位置,或者說是每家一個系統。其實,還是按平米收費,不交采暖費的關閥門。 這就不合理了:戶內達到22℃的和16℃的收同樣的錢? 如果裝了熱表,按量取費就比較合理。就像用水、用電。多用的就應該多花錢。 按量取費后,用戶可以根據室外溫度自己調整戶內溫度。并且每個房間應該可以單獨調節。比如說:老人,小孩的房間調高點(假如20℃),不住人的空房調低點(假如5℃,不凍就可以了)。 當用戶有了多用熱多花錢的觀念的時候,熱了,就不會開窗戶了吧?從窗戶飄出去的可是人民幣…… 這樣的話,用熱量減小了,單位面積采暖成本也就下來了,采暖費有望下調。與此同時,當初的鍋爐房、換熱站可以帶更多的面積,同樣的設備,帶的面積大了,采暖成本也會降低,于國于民都有利。 當然,我們期待專家們給出地暖與暖氣片到底哪個更節能。前提是達到同樣舒適度時,是(溫度低)流量大的地暖還是(流量小)水溫高的暖氣,哪個使用了更少的能源。對比之下,運行成本低的,便應該給予鼓勵。 就個人而言,我希望地暖是更經濟的。因為設計合理的話,地暖有暖氣無法取代的優點:舒適,美觀,適用于大空間的采暖(比如體育場)。 如果和暖氣相比,因為熱水地板輻射采暖(溫度低)流量大而造成不經濟,仍然可以使用95/70(攝氏度)的熱水,甚至更高更經濟的水溫,在一個或幾個住宅樓設換熱站,來解決由于遠距離輸送溫度相對較低的熱水不經濟的問題。 順便提下外網:應該做好調節,解決水力失調的問題。如果靠近鍋爐房的用戶和末端用戶溫差不再那么大(一個30℃,一個17、18℃),能耗也能降低。當然,這是“大伙”的事,把原來30℃的家庭給調到18℃,去給用戶“擰閥門”,估計不如裝熱表來的方便。 5 綜述 由于各種原因,造成了如今地暖溫度偏高,能源消耗偏高的現狀。為從根本上降低能耗,應該切實發展熱表計量,按量取費。這是對降低建筑物能耗,暖通專業能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 當然,暖氣采暖也存在類似的問題:為了保證最不利用戶溫度,故意放大安全系數,造成整個小區大部分用戶偏高的問題。發展熱表計量,按量取費,對此也是非常有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