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輻射采暖系統的最高工作溫度不得高于82℃。
* 低溫輻射采暖系統的水溫范圍為35℃-60℃,供回水溫差(Δt)為8℃-15℃(具體數據與熱媒系統量、供暖管管徑、地面層材質性能及墻體的向外散熱量有關,應根據具體情況統一計算)。
* 低溫輻射采暖系統的流量一般為0.02L/s-0.04 L/s。
* 低溫輻射采暖系統中單個回路的長度應不宜超過120M,可在此基礎上±20米左右,在100M范圍內,其正常的平面高度壓損總值一般在6-18Kpa。
* 供暖管敷設方式和數量由熱輸出量和管材尺寸決定,供暖管彎曲半徑不應小于8倍直徑,以20CM為間距進行調整,敷設方式包括聯箱排管式、平行排管式、蛇形排管式和蛇形盤管式。
* 低溫輻射采暖系統的地板表面溫度宜為23℃-29℃。
* 低溫輻射采暖系統的分水器宜安裝在房間中央區,易于控制調整,并高于供暖管300MM-500MM,配置排氣閥。
* 低溫輻射采暖系統的總進水管上應設置過濾器,與其它供暖方式串聯并且高于供暖管時,應在供回水連接處放置過濾器。
* 根據需要可在分(集)水器前端加設溫控閥、熱流量計、壓力表等配套設備。
* 保護層厚度不得小于30MM,地面層設計荷載大于2000KG/M2時,保護層應有加固處理(一般為配筋),并應計算保護層和熱絕緣層的承重能力。
* 膨脹縫間距不宜大于10M。
施工安裝方法及程序
㈠ 低溫輻射采暖系統施工前應具備下列條件:
1 設計施工圖紙及其它技術文件齊全;
2 施工方案已經批準且已經進行技術交底;
3 供暖管、管件和專用夾緊工具等已經具備,施工現場用水、用電、材料儲放等設施 能滿足施工需要;
4 環境溫度不宜底于5℃,否則應采取相關措施。
㈡ 儲運供暖管應避光、防火、避免摩擦、磕碰。
㈢ 檢查供暖外觀質量和管件的配合公差,對受污垢影響的供暖管的管件應徹底清理干凈。
㈣ 熟悉供暖管的一般性能,掌握基本操作要點,嚴禁盲目施工。
㈤ 低溫輻射采暖系統安裝程序:
1 熱絕緣層應鋪設在平整、清潔的結構層上;
2 供暖管敷設在熱絕緣層上,敷設部分不得有管件接頭,并嚴禁與金屬物件接觸;
3 所有沿墻、沿柱處及適當位置均應設置膨脹條,防止因熱膨脹而使地面龜裂,同時起保溫作用;
4 供暖管敷設安裝完畢后,應進行水(汽)壓試驗,在試壓合格后,應立即進行保護層澆注,混凝土初凝前系統應保持不小于0.2Mpa的壓力,混凝土標號應不小于C10,豆石直徑不大于15MM,必要時可摻入適量防龜裂添加劑;
5 保護層養護周期一般不應小于7天,在保護層養護期滿后,方可進行地面層的施工(不得在保護層上堆放重物,如搭設腳手架或通過手推車,應敷設木板保護);
6 保護層和地面層施工及安裝完畢后,不得剔鑿或打洞,如遇管道穿越樓板或地面時,應預埋套管;
7 熱媒集配裝置應固定于墻壁或專用箱體內,分水器距地面宜300MM;
8 供暖管與熱媒集配裝置的分路閥門應采用專用卡套式銅制連接件聯接;
9 低溫輻射采暖系統安裝間斷或完畢的敞口處,應隨時封堵,與分(集)水器連接的供暖管立管應進行清洗;
10低溫輻射采暖系統施工安裝完畢后,應進行系統檢驗、驗收及相應的成品保護。
檢驗與驗收
㈠ 低溫輻射采暖系統應進行中間驗收和竣工驗收。
㈡ 中間驗收是從鋪設絕緣層起到供暖管敷設防熱媒集配裝置安裝完畢進行試壓止,由施工單位會同有關方面進行。
㈢ 竣工驗收應由主管單位組織施工、監理、建設和有關單位聯合進行。竣工驗收應具備施工圖和設計變更文件以及主要材料、制品和零件的檢測報告、出廠合格證和隱蔽工程檢驗記錄、中間檢驗記錄、試壓記錄、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記錄。
㈣ 水壓實驗步驟:
1 水壓實驗前,對試壓管道和構件應采取安全有效的固定和保護措施,水試壓壓力應為工作壓力的1.5倍,最低不得低于0.6Mpa。
2 水壓實驗時,經分水器緩慢注水,同時將近管道內空氣排出。充滿水后,進行水密性檢查。
3 用水緩慢升壓,升壓時間不得小于5分鐘,,升壓至工作壓力后,穩壓5分鐘,觀察有無漏水現象,補壓至規定試驗壓力,10分鐘內壓降不超過0.03Mpa為合格。
4 冬季進行水壓實驗時,應采取可靠的防凍措施。
㈤ 氣壓實驗步驟:
1 氣壓實驗前,對試壓管道和構件應采取安全有效固定和保護措施,氣試壓壓力應為工作壓力的1.5倍,最低不得低于0.6Mpa。
2 采用空氣壓縮機,經分水器逐漸加壓,進行氣密性檢查。
3 升壓至工作壓力時,穩壓5分鐘,若無滲漏可繼續補壓至實驗壓力,5分鐘內壓降不超過0.05Mpa為合格。
㈥ 中間驗收和竣工驗收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本技術要求的規定,管道和構件無滲漏。閥門開啟靈活、開關嚴密方可通過驗收。
㈦ 中間驗收和竣工驗收均應做好記錄、簽署文件和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