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地暖"是與人體取暖生理需求特性最為吻合的供暖方式之一,室內溫度均勻、室溫由下而上逐漸遞減,給 人以腳暖頭涼的良好感覺,較好地解決了"寒從腳下生"的難題,在此環境下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由于輻射表面溫度低,灰塵、細菌不易飄浮運動,或因升華而產生異味,不易造成室內污濁空氣對流,室內潔凈。在地暖房間居住或辦公感到舒適、衛生并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總的來說:用之舒適、衛生、 不占面積、 高效節能、 熱穩定性能好、 使用壽命長、 運行費用低等優點已在國內外得到廣泛應用,特別是在新疆從2004年開始,也逐漸開始代替熱水散熱器,地暖的設計說明以及材料的選擇涉及多方面的知識,需專業人士方可闡明,所以在此不作細論,僅對施工作細則概論。 1.術語 1.1 填充層(File up layer) 敷設于加熱管周圍和以上的結構,用以保護加熱管和使地面溫度均勻。 1.2 絕熱層(Heat insulating layer) 敷設于填充層之下和沿邊外墻周邊的構造層,用以減少無效熱損失。 1.3 伸縮縫(Expansion seam) 在填充層內適當位置,用以防止因冷熱伸縮而使地面龜裂和破損的構造。 1.4 固定卡子(Tube clamps) 當采用將加熱管直接固定在復合絕熱層上的方式時,所使用的塑料卡釘。 1.5 鋼絲網(Wire metting) 另一種固定加熱管方式所用的低碳鋼絲紡織構件,鋪設于絕熱層表面。 1.6 扎帶(Belting) 將加熱管固定在鋼絲網上的塑料帶。 2 設計說明<僅作參考> 2.1 設計參數簡表 設計類別 民居設計值 房間溫度℃ 18—22 進、回水溫差℃ 8—11 地板表面溫度℃ 23—29 熱輸出(w/m2) 47—125 流量(升/秒) 0.02—0.15 壓力降(K/Pa) 20—40 回路長度(m) 60—120 管子尺寸(外徑mm) 16、20、25 管間距(mm) 150—400 2.2 設計參數實例<和豐鎮政府> 2.2.1建筑面積為:___m2 2.2.2采暖室外設計溫度:--22 ℃ 2.2.3采暖室內設計溫度:18 ℃ 2.2.4地板采暖供水溫度:55 ℃ 2.2.5地板采暖回水溫度;45 ℃ 2.3 地暖的表面溫度設計 2.3.1 敷設加熱管道地板的表面平均溫度Tep,可按下列近似公式計算: Tpe = tn +9(q/100 0.909) 式中:q 地板面積有效散熱量(W/mm) tn 室內溫度( ℃ ) 2.3.2 敷設加熱管道地板的表面平均溫度Tep,不應超過下列限值: 2.3.2.1人員長期停留區域28 ℃ (宜為24--26 ℃ ; 2.3.2.2人員短期停留區域32 ℃ (宜為28--30 ℃ ; 2.3.2.3無人員停留區域42 ℃ (宜為35--40 ℃ ; 注:限值系指僅限于在最冷天短時達到的表面平均溫度. 3 材料的選擇<僅作參考> 3.1 加熱盤管的選擇 應根據系統熱媒的溫度,使用條件等級,設計工作壓力,系統的水質要求,以及管材的物理力學性能等因素選擇.而在現實施工過程中應用最廣泛的是:交聯聚乙烯(PE-X)管材,20mm*2.0mm。 3.1.1 以下是對地板采暖所用各管材進行的物理力學性能比較。 項目 單位 指標 交聯聚乙烯管(PEX) 交聯鋁塑復合管(XPAP) 聚丁烯(PB) 耐熱增強 聚乙烯(PE-RT) 密度 g/cm 3 ≥0.93 ---- ≥0.92 0.933 縱向長度回縮率 % ≤3 ---- ≤3 ≤3 抗拉屈服強度(23 + 1 0 ) Mpa 16 ≥23 17 16.5 斷裂延伸率(23 + 1 0 ) % ≥400 ≥350 ≥125 ≥800 導熱系數 W/(m.k) 0.41 0.45 0.22 0.4 線膨脹系數 Mm/(m.k) 0.200 0.025 0.130 1.95 3.1.2 現對常用的交聯聚乙烯管進行詳細說明。 交聯聚乙烯管(PE-X):(Cross linked polyethylene pipe) 以密度≥0.94g/cm³的聚乙烯或乙烯共聚物,添加適量助劑,通過化學的或物理的方法,使其線型的大分子交聯成三維網狀的大分子結構,由此種材料制成的管材,通常以PE-X標記。其在0℃~95℃和0.6MPa壓力下長期使用,壽命可達五十年。交聯聚乙烯(PEX)管適合用于低溫地板輻射系統,其耐壓強度(8公斤以上)不及PP-R和PE-AL-PE管,結構單一,熱膨脹系數與混凝土的熱膨脹系數較為接近。應用此管材可大大減少管材及混凝土開裂的幾率。 3.2 分水器的選擇 3.2.1分水器的安裝應為紫銅或黃銅。 3.2.2供回水均設排氣閥。 3.2.3供水前端應設“Y”型過濾器。 3.2.4供水分水管各支管均應設閥門,以調節水量的大小。 3.3 絕熱板材的選擇宜用高密度聚乙烯笨板(聚乙烯泡沫塑料)。 3.4 各材料的選擇必須有出廠合格證及有關部門的檢驗報告。 4 地暖結構設計 地曖的結構設計,不同地區,不同設計單位,所采用的方案各不相同,現僅對所在實習地點的情況進行說明。 4.1 實例一:建材市場地暖剖面圖 a.C20細石混凝土填充層60mm b. PEX管 D=20 c. 鋼絲網片 D=2,@=100*100 d. 保溫地墊(帶鋁箔)厚3mm e. 防水層(衛生間設) f. 結構層 4.2 實例二:(環保局地暖剖面圖) a. C20細石混凝土填充層50mm b. PEX管 D=20 c. 鋁箔片 d. 高密度笨板30mm e. 防水層(衛生間設) f. 結構層 4.3 施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4.3.1 細石混凝土標號應以設計為準,當無設計要求時應>=C15. 4.3.2 細石混凝土厚度應以設計為準,當無設計要求時應>=50mm. 衛生間除外,衛生間細石砼厚度應為40--50mm,低于其它房間10--20mm. 4.3.3衛生間必須做防水層,已作為強制性要求。 5 盤管鋪設要求 5.1 間距要求,以環保局施工圖紙為例進行說明。 5.1.1 外墻部位各有3--6根盤管加密,管間距為@=150mm. 5.1.2 陽臺及衛生間間距均為@=150mm. 5.1.3 其余房間:一層,頂層管間距@=200mm. 二.三.四層管間距@=250mm. 5.2 鋪設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 5.2.1 應用過程中往往不以固定間距為準,因為圖紙說明與圖紙設計往往難免存在出入,所以應以圖紙上的管子的根數及盤法為準. 5.2.2 管道鋪設整體要求均勻. 5.2.3 管道與墻應保持100mm間距. 5.2.4 陽臺往往應甲方的需要作為冷藏室,而不鋪設管道. 5.2.5 衛生間下水管道處一般不做鋪管要求. 5.2.6 臥室衣柜下往往也不做鋪管要求. 6 施工技術要點: 6.1 準備工作 6.1.1 鋪管之前,結構層必須清理干凈,特別是墻角的地方,以免影響鋪管或損壞盤管。 6.1.2 衛生間必須設防水層,且必須做閉水試驗。〈詳見后〉 6.1.3 鋁箔搭接寬度大于等于20mm,且用膠帶粘牢。 6.1.4 鋼絲網搭接處應做固定措施。 6.2 盤管鋪設 6.2.1 盤管應固定牢實: 6.2.1.1 下部設網絲網的,應用扎帶直接把盤管的尺寸固定在鋼絲網上。 6.2.1.2 下部設苯板的,應用“U型”倒鉤卡直接固定在苯板上。 6.2.2盤管埋地部分不允許有接頭。〈強制性要求〉 6.2.3 加熱盤管的間距不宜大于300厘米。 6.2.4 分水器下端盤管必須加柔性套管。 6.2.5 打填充層前盤管必須做水壓測試,水壓測試必須經監理人員驗收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詳見后〉 6.2.6 分水器安裝高度供回水中心450mm或500mm。 6.3 打填充層 6.3.1 現澆過程中盤管及鋼絲網不允許有翹起現象,以免影響盤管上保護層的厚度。 6.3.2 盤管上決不允許出現直接拉車現象,必須加蓋模板,以免損壞盤管。 6.3.3 內墻四周必須設20mm的膨脹縫,用苯板填實。 6.3.4 面積大于等于30平方米的房間,應該根據需要,一般小于等于6m設膨脹絲,膨脹縫加20mm的苯板填實。 6.3.5 現澆時,衛生間低于其它房間20mm,且應向地漏找大于等于20%的坡度。 6.3.6 施工過程中,盤管必須帶壓帶表 PH大于等于0.4mpa,帶表作用是觀察盤管是否破損。 6.3.7 資料中往往提到為防止填充層出現裂紋,在混凝土中加入防裂劑。而在施工中往往不做要求。 6.4 養護 6.4.1 裂紋處理 一般情況下,填充層很難出現無裂紋現象,最有效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在填充層剛能站住腳的情況下再用木具將裂紋刷去。〈兩次以上效果更好〉 6.4.2 填充層養護周期不應小于48h。〈常溫時〉 6.4.3 養護過程中必須帶壓。PN大于等于0.4mpa. 7 衛生間防水 7.1 常用施工方案 7.1.1 方案1 一貼二油指油毛氈〈石油瀝青紙胎油氈〉,瀝青二道。 施工:a:清理清洗砼面。 b:刷熱瀝青一道 c:鋪油毛氈一層 d:再刷熱瀝青一層 7.1.2 方案2 二貼三油〈略〉 7.1.3 方案3 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 施工:a:清理清洗砼面。 b:刷冷子油一層。 c:用火焰加熱器鋪貼SBS。 7.2 施工要點: 7.2.1:衛生間四周上翻高度150-200mm。 7.2.2:卷材搭接寬度大于等于100mm。 7.2.3:單層SBS厚度應大于等于3mm。 7.2.4:火焰加熱器加熱卷材應均勻,不得過分加熱或燒穿卷材。 7.2.5:卷材下不應出現空鼓現象。 7.2.6:卷材應盡量減少接頭。 7.2.7:必須做閉水試驗。 7.3 閉水試驗步驟: 7.3.1 卷材鋪完后,應在門洞處用沙漿做擋,高100-150mm。 7.3.2 灌水,以滿蓋地平為合格。 7.3.3 24小時后檢查一次,發現漏水,洇水現象及時處理,處理后繼續灌水做閉水試驗。 7.3.4 48小時內無漏水,洇水痕跡為合格。 7.4 閉水試驗經監理單位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 8 水壓試驗 8.1 水壓試驗是地暖中的重要環節,也是水點暖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已被列為監理單位的主控項目,在大綱規范中也作了重點要求。 8.2 規范要求 8.2.1 盤管隱蔽前必須做水壓試驗,試驗壓力為工作壓力的1.5倍,但大于等于0.6mpa。 檢驗方法:穩壓1小時內壓力下降不大于0.05mpa,且不滲不漏. 8.2.2 使用塑料管的采暖系統應在試驗壓力下1小時內壓力降小于等于0.05mpa,然后降壓至工作壓力的1.15倍,穩壓2小時,壓力降小于等于0.03mpa.同時各連接處不滲不漏。 8.3 意義 8.3.1 檢驗盤管及各連接處不滲不漏.盤管一般經報驗及復驗合格后不會存在大的問題,而往往分水器與盤管的連接處是檢驗的重點。 8.3.2 打壓后管壁處于堅硬狀態,在施工過程中不宜受損,實質類似于打氣后的輪胎。 8.3.3 檢驗在打混凝土過程中因人為因素造成的管子破損,發現后以便及時更換盤管。 8.4 在實踐運行中,水壓試驗往往以設計要求為主.設計人員為了保證系統運行萬無一失,往往水壓試驗要求更嚴格,例1:<環保局>要求:穩壓1小時后開始測試,在10分鐘之內壓力降小于等于0.02mpa為合格。例2:<建材市場>要求穩壓1小時后開始測試,在15分鐘內壓力降小于等于0.03mpa為合格。 8.5 當圖紙中無設計要求時,一般按規范要求走,當然監理公司也應當有自己的測試細則標準。 8.6 水壓試驗步驟 8.6.1 經分水器緩慢注水,同時將管道內空氣排空。 8.6.2 充滿水后,進行水密封檢查。 8.6.3 加壓宜采用手動泵緩慢升壓,升壓時間不得少于15分鐘。 8.6.4 升壓時間達到規定試驗壓力后,停止升壓,應穩定一小時,觀察有無漏水現象。 8.6.5 穩壓一小時后,補壓至規定的試驗壓力值,15分鐘內的壓力降不超過0.05mpa為合格。 8.6.6 在施工過程中,因條件的限制,允許用氣壓試驗代替水壓試驗,要求規范基本同水壓試驗。 9 系統驗收 9.1 填充層養護期滿后,應進行系統水壓試驗,方法同前.以確保供水后能正常運行. 9.2 水壓試驗合格后,應做系統沖洗工作,為試運行準備. 9.3 系統沖洗完畢應充水,加熱,進行試運行和調試. 9.4 調試 9.4.1 通暖應緩慢升溫,先將水溫控制在25-30攝氏度范圍內運行24小時.升溫不超過5攝氏度,直至設計水溫. 9.4.2 在設計水溫條件下連續通暖24小時,并調節每一通路水溫達到正常范圍. 9.5 步驟必須經監理及其他各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