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材料不同,電熱膜性能也有不同;同類發熱材料,不同電熱膜廠家的產品也有性能差異,尤其是碳基油墨電熱膜表現的更加突出。
金屬基電熱膜以純金屬或合金為發熱材料,功率密度可以嚴格計算和設計,功率密度誤差可以控制到最小;是唯一不存在電極和發熱材料之間是否緊密接觸問題的電熱膜類型。金屬基電熱膜在大面積使用時的連接點會較多、電熱膜局部破壞會發生斷路或高電壓漏電;金屬發熱體的抗氧化能力較弱,如果長期處于潮濕環境中使用,即使少量的水分子透過絕緣層滲透到金屬發熱體內也會使金屬氧化而導致功率衰減,從而影響到使用效果。
碳基油墨電熱膜生產工藝簡單,造價低廉,加工技術成熟,功率密度誤差和變化因廠家而異。以金屬銅片載流條做電極同樣有潮濕環境下易于氧化和老化的問題,與金屬基電熱膜的加工工藝相同,都是將發熱材料直接熱壓在絕緣層之間,加工過程中應嚴格避免將空氣直接熱壓在兩層絕緣膜之間,因為電熱膜在使用過程中隨溫度升高、氣體膨脹、絕緣層軟化、電熱膜會出現鼓泡(融漲)甚至破裂,也是這類電熱膜易于出現龜裂的原因之一。另外,碳基油墨電熱膜的功率密度受發熱材料和絕緣層材料的制約,通常功率密度極限值在300-400W/m2左右,從而限制了它的應用范圍。
碳纖維電熱膜是所有電熱膜中耐高溫性能最好的,因此它的最佳用途是作為大功率密度、剛性電熱板的發熱元件使用。低功率密度柔性碳纖維電熱膜的熱均勻性和功率密度的衰減是必須解決的問題。而低功率密度碳纖維電熱膜電極的處理大都與碳基油墨電熱膜相同,同樣存在電極氧化、老化的問題等。
高分子電熱膜的電極經過特殊處理,電極與導電高分子發熱材料密切接觸且柔韌性好,局部破壞不影響整體工作,裸體電熱膜與接線端子、引出電線連線后再外敷絕緣層的工藝保證了電熱膜接線處的電氣安全性能,高分子“三個任意”的特性決定了產品的適用性強、后續產品開發空間加大。而有機高分子材料的耐溫極限通常在250℃以內,所以高分子電熱膜不能用于制作高溫電熱膜。